联系我们 400-021-7882
021-54281913
迈安纳学院 / 知识海洋 / Nat. Nanotechnol.阐明LNP脂质配方如何影响mRNA疫苗的免疫效果
    
 

mRNA疫苗技术因其快速开发和高效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,在COVID-19大流行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。LNPs作为mRNA疫苗的主要递送载体,不仅保护mRNA免受降解,还能作为佐剂增强免疫反应。然而,LNPs的佐剂活性受其组成成分的影响,尤其是PEG脂质和磷脂的种类和比例。近期,宾夕法尼亚大学Norbert Pardi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“Tailoring the adjuvanticity of lipid nanoparticles by PEG lipid ratio and phospholipid modifications”的研究。该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调节LNPs中PEG脂质的比例和磷脂的类型,探究其对LNPs佐剂性的影响。

 
    
 

Fig. 1 |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-2P mRNA–LNP variants.

 
 
   

01
实验结果

   
    
  1.1 LNP 制剂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 
 

研究通过肌肉注射四种不同(图1)组成的S-2P mRNA-LNPs(LNP Q(含DSPC磷脂和1.5% PEG脂质)、LNP H(含DSPC磷脂和0.5% PEG脂质)、LNP Y(含DOPG磷脂和0.5% PEG脂质)、LNP W(含DOPS磷脂和1.5% PEG脂质))到BALB/c小鼠体内,评估了它们对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。结果显示,所有LNP制剂均能诱导高水平的SARS-CoV-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(RBD)特异性IgG抗体,并表现出强大的中和活性(图2b, c)。然而,在抗体水平和中和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特别是在免疫后4周和16周,LNP H组的抗体水平和中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。具体而言,LNP H组的抗体水平在16周时比LNP Q、LNP Y和LNP W组高出三倍以上,中和活性则比LNP W组高出四倍。进一步分析抗体亚型和记忆B细胞(MBCs)及长寿浆细胞(LLPCs)的数量,发现LNP H组不仅诱导了最高水平的IgG1、IgG2a和IgG2b抗体分泌细胞,还产生了最大数量的MBCs和LLPCs(图2d-f)。这表明LNP H在诱导长期体液免疫记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

 
    
 

Fig. 2 | LNP formulations with different phospholipids and PEG lipid ratios induce distinct humoral, LLPC and MBC immune responses.

 
    
 

为了评估LNP制剂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,研究检测了小鼠脾脏中SARS-CoV-2刺突蛋白特异性CD8+ T细胞的反应。结果显示,所有LNP制剂均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+和CD4+ T细胞产生1型辅助性T细胞(Th1)免疫反应细胞因子,包括干扰素γ(IFN-γ)和肿瘤坏死因子α(TNF-α)(图3b-d)。然而,在CD8+ T细胞反应方面,LNP W组显著高于其他组。特别是,LNP W诱导了更高频率的IFN-γ和TNF-α双阳性抗原特异性CD8+ T细胞。

 
    
 

Fig. 3 | Phospholipids and PEG lipids have an impact on antigen-specific CD8+ T cell responses.

 
    
  1.2 磷脂和PEG脂质比例影响LNP的生物分布  
 

为了探究不同LNP制剂在体内的分布模式,研究使用体内成像系统(IVIS)监测了Luc mRNA-LNPs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发光信号。结果显示,尽管所有LNP制剂均能产生强烈的生物发光信号,但它们的分布模式存在显著差异(图4a)。具体而言,含有两性离子磷脂(DSPC)的LNP Q和LNP H在全身生物发光信号上显著高于含有阴离子磷脂(DOPG和DOPS)的LNP Y和LNP W(图4b, c)。然而,在注射部位肌肉,LNP H组的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组(图4b, c)。

 
    
 

Fig. 4 | Phospholipid and PEG lipid ratio influence the biodistribution of LNPs

 
    
 

为了更详细地了解LNP在体内的分布情况,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注射后4小时和3天小鼠肝脏、脾脏和引流淋巴结(dLNs)中的Luc活性、mRNA水平和脂质含量。结果显示,在注射后4小时(图4d),LNP H在dLNs中的Luc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。相比之下,LNP Q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,其次是LNP H(图4d)。而含有阴离子磷脂的LNP Y和LNP W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较低。

 
    
  1.3 LNP组成改变体外摄取和体内炎症反应  
 

为了探究不同LNP组成对细胞摄取的影响,研究使用DC2.4细胞系和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(HuMDDCs)进行了体外摄取实验。结果显示,含有DSPC的LNP Q和LNP H在DC2.4细胞和HuMDDCs中的摄取效率显著高于含有阴离子磷脂的LNP Y和LNP W(图5a-d)。特别是在DC2.4细胞中,LNP H的摄取效率显著高于所有其他制剂(图5a, b)。在HuMDDCs中,LNP H的摄取效率也显著高于LNP Y和LNP W(图5c, d)。

进一步分析显示,LNP H在DC2.4细胞中的内体逃逸能力也显著高于LNP W(图5e, f)。这表明LNP H不仅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,还能更有效地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,从而可能增强其佐剂活性。

 
    
 

Fig. 5 | In vitro mRNA–LNP cellular uptake and mRNA endosomal escape.

 
    
 

为了评估LNP制剂在体内的炎症反应,研究分析了注射后4小时和24小时dLNs中的免疫刺激细胞因子谱。结果显示,所有LNP制剂均能促进强烈的细胞因子/趋化因子反应,但在4小时时间点,LNP H诱导了最高水平的IL-6细胞因子,而LNP W诱导了最高水平的IL-1β细胞因子。在注射部位肌肉,我们还评估了接种后1天、3天和5天的先天免疫细胞浸润情况。结果显示,中性粒细胞在第一天达到峰值,而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第五天达到最高水平。对于所有制剂,第一天LNP H组的树突状细胞(DCs)水平较高,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。

 
    
   

02
讨论

   
    
 

研究通过调节LNPs中PEG脂质的比例和磷脂的类型,成功定制了具有不同佐剂活性的LNPs。LNP H通过优化PEG脂质比例和磷脂种类,显著增强了抗体反应,而LNP W则通过类似的优化策略,显著增强了CD8+ T细胞反应。这些发现为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定制化疫苗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 
    
  参考文献:Vadovics, M., Zhao, W., Daley, E.F., et al. (2025). Tailoring the adjuvanticity of lipid nanoparticles by PEG lipid ratio and phospholipid modifications. Nature Nanotechnology. DOI: 10.1038/s41565-025-01958-5  

 

注册页面
提交